服务热线:010-65562588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北京晟景博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甲3号都
    会国际26D室(邮编100025)

电  话:+86 10 65562588

传  真:+86 10 65562508

邮  箱:bjcapitalmetal001@163.com

网 址:http://www.bjcapitalmetal.com

国际资讯

国信中心:当前经济面临五大风险与四大问题

 2015-03-02 08: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一季度经济继续探底 增速稳中缓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金融风险等仍较为突出,房地产市场调整与分化并存,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将持续释放经济活力,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宏观经济运行有望缓中趋稳。初步预计,2015年一季度我国GDP将增长7%左右。应坚持稳中求进、适应新常态,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开局。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一、三大需求走势分化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回顾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通过推进改革开放、创新调控模式等,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按照1美元兑6.1428元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0.4万亿美元,经济总量首次跨越10万亿美元大关,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4%,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59.5%。我国人均GDP约为7594美元,处于世界银行[微博]划分的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约为世界人均GDP的70.5%,仅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13.9%。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年GDP增长7.4%,接近7.5%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处在合理增长区间。与此同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居民消费物价温和上涨,全年CPI上涨2%;全年财政赤字1.35万亿元,占GDP的2.1%,处于3%的国际警戒线之内;全年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累计为1.367万亿元,占GDP的2.1%,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三大需求走势分化

    一是消费需求运行基本平稳,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增幅分别放缓1.1和0.6个百分点。房地产、汽车等传统主导市场降温,但是信息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2014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二是出口形势有所好转,2014年商品贸易出口增长6.1%,剔除2013年虚假贸易基数因素增长8.7%,服务贸易出口2222亿美元,增长7.6%,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提高至10.5%。受制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2014年商品进口额仅微增0.4%,但实际商品进口量增速较快,铁矿石、原油、大豆和汽车进口分别为9.3亿吨、3.08亿吨、7140万吨和142万辆,分别增长13.8%、9.5%、12.7%和19.3%。此外,全年服务贸易进口3821亿美元,增长15.8%。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2014全年投资名义增长15.7%,实际增长15.1%,增幅同比分别放缓3.9与4.1个百分点。其中,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同比回落2.9、5.1和9.3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持续走低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减弱,房地产市场进入趋势性回调期,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下滑,输入性、需求性与成本性因素共同对国内消费与生产领域价格形成压力。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2015年1月上涨0.8%,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1.9%,降幅和上年持平,2015年1月PPI跌幅扩大至4.3%,延续了35个月的下跌;201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同比略升1.4%。

   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向高端化升级,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分别增长12.3%和10.5%,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3%的水平。旅游、文化、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超过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1.2%,超过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0余个百分点。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0.1%,高于财政收入(8.6%)和企业利润(3.3%)的增速,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提高;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明显快于城市居民6.8%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四是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降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第三次经济普查[微博]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2.6亿吨标准煤,上调了约4.3亿吨标准煤,约为3亿吨标准油,相当于目前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的能源消费总量。

    二、当前面临的五大风险与四大问题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过程中,部分体制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改变。我国制造业过剩产能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这也导致了我国制造业投资减慢和工业品价格连续三年下跌,尚无价格止跌和市场出清迹象。同时,大量资源固化于一些僵尸企业中,引发融资成本上涨,抑制了新兴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地方性债务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对于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会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资会缩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期后又需要大量举债偿还债务,同时还要通过举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稳定经济。在多难选择下,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大量得到批准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开工的局面。

    三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部门的巨大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房地产市场回调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偏好提高,导致资本“避实就虚”,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难以进入实体部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较为困难。

    四是财政金融风险加大。与房地产调整、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实体经济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融资难融资贵也导致部分地区非法融资现象抬头。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

    五是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我国工业企业自2013年9月份以来进入补库存阶段,2014年3月份我国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增强了企业信心,产成品库存持续较快增加,到2014年8月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长15.6%,产成品存货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9倍。2014年9月以后,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国内经济下行,产成品库存增速连续四个月放缓,企业开始进入去库存阶段,这将对2015年上半年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关注的四大问题

    一是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的。从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增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看,我国经济中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等改革加以解决。

    二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时间与深度。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我国住房年需求峰值约为1200-1300万套,并在2013年基本达到,房地产市场进入量价齐跌的调整期。但调整的幅度、时间和范围各方观点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库存相当于销售量的6个月以上,2014年9月30日取消限购和放松限贷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滑落的态势将得到遏制,到2015年中左右,房地产市场将调整到位,进入平稳增长时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国际经验,房地产周期一般在10-18年左右,上升期7-10年,下降期3-8年,下降期销售额的调整幅度相当于峰值的30%左右,相应的房地产投资也会下降。不管哪种观点,2015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减小。而且由于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尚未纳入统计的房地产存量较大,预计我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中长期调整阶段。

    三是我国是否进入通货紧缩阶段。截至2015年1月,我国工业品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下跌,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连续31个月下跌的纪录。产能过剩严重的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等价格降幅较大,竞争性充分的行业价格基本稳定。除了产能过剩影响价格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价格下跌分别影响我国PPI下降0.4和0.8个百分点,分别影响CPI下降0.3和0.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农产品(13.51,0.02,0.15%)价格下跌导致2014年我国PPI下跌1.3%,占全年降幅的68%,CPI下跌0.6%。同时,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此外,还应关注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而且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服务价格仍保持稳步上涨。因此,我国并没有进入通货紧缩,只是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不应对价格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下药过猛。

    四是怎样稳定短期经济。我国经济也存在诸如房地产投资、企业库存等周期性下降的因素,一旦周期性下行压力加大,也会导致财政金融风险增大,需要在稳定经济和管控风险中寻找平衡。短期稳定经济的关键是投资,投资的关键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两大领域。一旦房地产投资减速过快过猛,就需要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撑作用。

    三、预计一季度GDP增长7%左右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呈温和增长格局,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总体略好于2014年。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探底,增速呈稳中缓降态势,初步预计GDP将增长7%左右。

    投资增长继续放缓

    从投资的主要领域来看,房地产投资由于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时期,在房屋实名登记制度实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商品房销售不景气、房屋价格下跌、库存增长过快等因素影响下,一季度投资增速难以出现明显好转。制造业投资由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钢铁、水泥、有色等产业投资增速仍难以企稳;产业链下游相关行业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盈利预期有所改善,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势迅猛,带来良好投资机会。预计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基本平稳。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7个重大项目工程包,推出众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工程项目,基建投资仍将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国发〔2014〕43号文,国家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行为的管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将受到较大限制,抑制一季度基建投资的平稳增长。服务业投资由于2015年营改增扩大到全部服务业领域,以及放松行政管制的改革等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年初降准后社会货币供应较为适度,但是部分资金仍然难以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企业投资与融资成本较高,资金短缺现象继续存在。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4.3%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7%左右。

    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一季度消费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长、商品零售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下,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工资水平,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带动国内商品零售价格走低,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并提高消费意愿;2014下半年我国股票市场明显活跃,股指一路攀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改善居民消费预期;电商等新商业模式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品价格,对消费需求平稳增长起到良好支持作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智能手机、绿色空调、节能电视等产品消费增加;国家出台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措施将推动新的消费热点形成。但是,房地产与汽车两大传统消费市场一季度仍难以根本性改观,对总体消费需求扩大造成一定压力。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增长11.7%左右,实际增长11.1%左右。

    外贸出口增速有所加快

    出口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增强,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普遍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好于上年,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出口;人民币汇率进入有升有贬的均衡区间,有助于我国出口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有利于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出口,并推动相关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我国由资本净输入国转为资本净输出国有利于挖掘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优势;此外,受去年同期较低基数影响,一季度出口增速将会出现平稳增长。但是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趋势分化,我国出口产品呈现结构变化,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与劳动密集型出口增速显现新特征。进口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压低进口价格指数,国内市场疲弱降低进口需求,进口增速弱势难改。预计一季度出口将增长5%左右,进口将下降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走低

    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

    商品价格下跌会继续传导到国内。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在50美元/桶左右波动,较上年同期下降50%左右;铁矿石价格基本稳定70美元/吨,比上年下降25%左右,二者将导致PPI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翘尾因素为-2.9%,比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一季度PPI将下降4.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方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13连降”,尽管近期略有回升,但总体下行压力没有明显减轻,初级产品价格下跌逐步向工业消费品领域传导,同时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品价格,粮食连年增产,国内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动力不足;但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服务价格呈上涨态势。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只有0.4%,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初步预计,一季度CPI将上涨1.2%左右。

    四、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应坚持稳中求进、适应新常态,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有力度

    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应按照2014年预算13500亿元的赤字规模安排支出,把2014年节余的约2000多亿元财政资金用于2015年。2015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到16500亿元,并在年初加快国家预算内投资资金下拨进度。二是在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举债的同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发行专项债务,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中央代发。通过增加国家开发银行资本金扩大其融资规模或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的办法增加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能力,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新增规模应在13000亿左右。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存量债务,允许省政府发行债券置换。三是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等普惠性措施;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所有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支持民间小微群体创新与经营活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有度

    一是货币政策应主要盯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兼顾货币数量控制,保持社会流动性基本充裕。二是建议继续适时降准降息,引导全社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社会预期,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运用好结构性、差别化货币信贷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三农、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四是在保持人民币兑一揽子货币基本稳定的同时,顺势引导人民币兑美元的适度贬值。

    稳定房地产市场

    一是认真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税收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执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30%和0.7倍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取消利率上浮比例限制,鼓励改善型住房购买行为。二是落实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支持方案,加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在直接投资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允许地方政府从商品房市场采购,把建设和购买结合起来。三是合理支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融资。四是推动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领域扩散。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发展混合所有制。二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打破部分理财、信托产品刚性兑付,通过建立银行、信托、保险联动机制,设立最低补偿额度等方法尝试适当控制风险,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三是加快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税制改革,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实施服务业全覆盖。四是利用通胀水平偏低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电、油、气、运等资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改革,通过价格杠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紧密结合全球产业链发展动向,创新中国出口产品竞争新优势,增强机电、高技术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关注国际贸易统计新框架研究进展,做好中国以贸易附加值为重点的统计体系变革预案。三是继续扩大市场准入,推进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四是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有效做法,促进跨国公司扩大对我国服务业投资。五是加强多边双边合作,推动与相关国家的自贸区谈判进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以对外投资发展带动外贸出口。